新华财经北京2月23日电(分析师张威刁倩鲁光远)近期,央行公布2022年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数据。据此,可以比较分析各地区社会融资数据,一窥我国地方融资概貌。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10个地区社会融资增量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广东、浙江、江苏三地社融增量超过3万亿元,领跑全国。从增量变化来看,河北、四川、安徽明显多增,社融增量排名上升;北京、上海、广东少增明显,社融增量排名下降较多。全国共有5个地区人民币贷款增量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江苏、浙江、广东超过2万亿元,大幅领先其他地区。北京人民币贷款2022年多增3739亿元,多增幅度最大,增量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六位。受企业债券净融资下降拖累,多地直接融资少增,头部地区如广东、浙江直接融资净融资规模降至万亿元以下。央行公布数据的31个地区中,有20个地区直接融资规模出现少增,占比65%。其中,北京直接融资少增4622亿元,少增幅度最大。直接融资少增的原因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影响,2022年企业债券发行明显减少。此外,政府债券保持较强发行力度,股票融资体量小,对社融影响不大。
【资料图】
一、十地社会融资增量超万亿,河北、四川多增3000亿以上
2022年,全国共有10个地区社会融资增量规模超过万亿元,分别是北京、河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其中,广东、浙江、江苏社会融资增量规模最大,领跑全国,分别达到3.51万亿元、3.49万亿元、3.38万亿元,也是仅有的社融增量超过3万亿元的地区。排在第四、第五名的山东、四川社会融资增量规模分别为2.12万亿元、1.76万亿元。辽宁、宁夏、西藏2022年社会融资增量规模不足1000亿元,分别仅835亿元、746亿元、151亿元,青海社会融资增量为-395亿元,意味着2022年该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减少。
与2021年相比,河北、四川、安徽社会融资规模明显多增,分别多增3459亿元、3293亿元、2091亿元。此外,辽宁、福建、湖北、河南四地社融多增亦超过1000亿元。其中,辽宁主要是低基数原因,2021年该地区社会融资增量为-1024亿元。
北京、上海、广东社会融资规模较2021年明显少增,分别少增3868亿元、3284亿元、2739亿元。其次,重庆少增1732亿元,江苏少增699亿元,湖南少增629亿元。2022年社会融资增量规模排名前三的地区,除浙江实现多增外,广东、江苏均少增。
上述变化导致2022年社会融资增量地区排名变动较大。其中,上海、北京、湖南三地社会融资增量排名下滑幅度较大,河北、安徽排名上升较多。具体而言,上海从第七位下滑至第十三位,北京从第五位下滑至第九位,湖南从第八位下滑至第十二位;河北从第十二位上升至第六位,安徽从第十一位上升至第七位,四川从第六位上升至第五位。
二、五地人民币贷款增量超万亿,北京多增3700亿
信贷是社会融资最主要的构成部分。2022年,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川这五个社融增量最大的地区,也是人民币贷款增量的前五名,具体排名略有不同。其中,江苏、浙江、广东人民币贷款增量位居前三,分别达到2.60万亿元、2.41万亿元、2.33万亿元,山东、四川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亦超过万亿元,位居第四、第五。青海、西藏、海南、宁夏、黑龙江等地人民币贷款增量最少,不足1000亿元,其中西藏、青海仅200多亿元。
北京人民币贷款多增幅度最大,上海少增最严重。与2021年相比,2022年人民币贷款多增幅度最大的地区是北京,多增3739亿元。2022年北京人民币贷款增量达8976亿元,排名从第十四位上升至第六位。此外,四川、江苏、安徽、浙江四地人民币贷款多增2000亿元以上,也居于前列。上海人民币贷款2022年少增2937亿元,少增幅度最大,其次广东、重庆也明显少增,分别为2686亿元、1785亿元。2022年,上海人民币贷款增量排名从第五位下降至第十位,广东从第一位下降至第三位,重庆从第十六位下降至第二十位。
表外融资主要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计算可知,2022年,大多数地区表外融资增量为负,意味着多数地区表外融资规模仍在压减之中,其中辽宁、河南、上海最明显,减少1000亿元以上。不过,浙江、广东表外融资规模增长明显,2022年两地表外融资增量达到2441亿元、2152亿元。不过,与2021年相比,多数地区表外融资出现改善,少减、多增或由减转增现象较普遍。其中,广东、浙江多增4180亿元、1943亿元,辽宁、上海少减2140亿元、1218亿元,改善幅度较大。
三、受企业债券净融资下降拖累,多地直接融资少增
直接融资主要包括企业债券、政府债券、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三项。2022年,直接融资增量最大的五个地区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四川,而且排名与社融增量排名完全一致。具体来看,2022年这五地的直接融资增量依次为8411亿元、7383亿元、6881亿元、6526亿元、4309亿元。此外,河南、北京、福建、湖北等地直接融资增量也较大,均在3500亿元以上。直接融资增量垫底的西藏、宁夏仅分别为12亿元、85亿元。
与2021年相比,各地直接融资普遍少增。在央行公布数据的31个地区中,有20个地区直接融资规模出现少增,占比65%。其中,北京的直接融资少增最多,为4622亿元,较2021年少增了一半以上。此外,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少增2991亿元、2906亿元、2697亿元,少增幅度较大。
直接融资少增的原因主要是2022年企业债券发行减少。以北京为例,2021年北京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为3764亿元,而2022年仅有35亿元,少了3729亿元。此外,江苏、广东、浙江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也少了2000亿元以上,对应了直接融资的少增。实际上,2022年全国社融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债券发行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企业债券净融资2.05万亿元,同比少增1.24万亿元。从原因来看,这主要是由于债券市场波动导致企业债发行成本高企,而同期企业贷款利率较低,导致企业发债动力不足。数据显示,2022年12月,企业债发行利率达到4.96%,而由于信贷资金充裕,企业贷款利率已降至4%左右,两者价差明显。
政府债券净融资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变化不大,各地区变动在数百亿元以内,对社融增量影响较小。其中,政府债券是直接融资的最主要构成,在稳增长导向下,政府债券保持较强发行力度,对社融形成支撑。全国数据显示,2022年政府债券净融资7.12万亿元,同比多1074亿元。分地区来看,2022年,广东、山东、浙江、河南、河北、四川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最大,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广东达到4649亿元,山东达到3592亿元。
由于股票融资体量小,因此对各地社融影响也较小,而且由于各地区资源禀赋不同,与社融相比,各地区股票融资排名呈现较大的差异性。2022年,广东拔得头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居首,为1900亿;北京居于第二,为1868亿元,而江苏、浙江、上海三地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也超过1000亿元,位列前五。与2021年相比,福建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增加最多,为618亿元,北京减少最多,为568亿元。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