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再次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所谓“精准有力”,就是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浇花浇在根上”,最终指向服务实体经济,向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力。


(相关资料图)

回望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得积极成效,有力支持经济回稳向好;展望2023年,货币政策精准发力将再展风采。结合央行最近一段时间表态,措施涉及可能做好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等多个方面。

扩大内需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货币政策对于促消费、扩投资都将发挥重要支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

同时,《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和《“十四五”扩大内需战略实施方案》两份重磅文件接连出炉,从战略规划和实施路线上对扩大内需作出布局。

这些举措,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货币政策精准发力的着力点之一。央行发布的上述《报告》对此亦有多处着墨:“助力实现促消费、扩投资、带就业的综合效应”“更好地撬动有效投资”。

从数据来看,信贷实现“开门红”,且好于预期。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创下单月信贷历史新高。

同时,贷款投放结构不断优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融资成本持续保持低位,贷款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这是信贷进一步精准有力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体现。

“精准有力”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地见效,必须充分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特别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导向作用。

从过往情况看,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精准滴灌、杠杆撬动,科创、小微等诸多类型企业获得了更充足的资金支持。今年,“精准有力”的滴灌仍会继续发力,正如《报告》中提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推动消费有力复苏,增强经济增长潜能”。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