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修订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旨在为车联网产业提供框架更完善、内容更全面、逻辑更清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不久前,工信部复函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目前这样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全国已有7地获批。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车联网创新发展的布局正在加快完善,车联网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形态,集中应用了5G、AI、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是当前国际科技与产业竞争的新赛道。加快发展车联网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车联网通过使用全新技术手段,有助于解决日益严峻的能源、环保、拥堵等社会问题。车联网技术交叉门类多、要求高,先行先试、试错调优、适时推广是车联网发展的必然选择;大范围、城市级别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车联网发展的必要前提。
此前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协调推动智能网络设施建设。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规模化商业应用,推动“人—车—路—云”高度协同。此外,《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也陆续发布,均意在鼓励车联网行业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车联网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车联网技术局限于特定区域和特定场景需求,普适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进展较慢;跨区域跨部门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协同难,各类技术指标不统一,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等等。下一阶段,应充分运用数字领域的新技术,加快智能与网联协同发展,让汽车更“聪明”。
一方面,全力突破技术、管理、运营层面的短板问题。对于汽车智能化感知、决策、控制等领域的技术短板,以及需求量大、对外依存度高的关键零部件,必须集中力量尽快突破。鼓励车联网企业探索车联网商业模式,支持车联网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发展,探索构建贯穿研发、制造、销售、服务、融资、人才的一整套车联网产业市场化发展模式。打破区域间、行业间、系统间壁垒,推动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协同,推动信息、数据、业务相互联通,形成各行业融合发展、各地区共建共享、全国协调联动的“基础设施+产业”网络。
另一方面,助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先行先试、创新探索。鼓励先导区基于差异化的资源禀赋和独特的本地场景需求,丰富“车城融合”商业应用场景,探索汽车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转型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聚焦智能驾驶、软件算法、车规级芯片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加快补齐车联网产业链相关企业安全短板,提高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关键设备、网络系统、服务平台、应用程序等的安全防护能力建设,推动安全保障能力从事后反应向事前预防转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