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上海爱乐乐团的排练厅内,一场名为“诗情画意”的原创交响音乐会正在紧张排演中。7月9日晚,由90后青年作曲家、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龚天鹏以中国唐诗宋词和传世名画为题材而创作的《唐宋组曲》、钢琴协奏曲《夜半钟声》以及《国画交响曲》三部原创作品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演。

从展现中华文明悠久历史的钢琴协奏曲《中华史记》,到重述中华创世神话的清唱剧《炎黄曲》,再到描写国粹之美的交响曲《京剧幻想》,直到这场浓缩了国学经典的“诗情画意”音乐会……十年来,扎根于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龚天鹏,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丰收答卷,以青年之姿展现着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一年前,龚天鹏产生了从唐诗宋词和传世名画入手的灵感,他希望用民族化的纯器乐交响来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之美。最终,这部作品将由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执棒,来完成此次“诗情画意”系列中三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此次音乐会的上半场是“写诗”,下半场为“作画”。上半场的第一部作品是根据李白《望庐山瀑布》、杜甫《望岳》、李清照《一剪梅》和苏轼《水调歌头》而作的《唐宋组曲》。龚天鹏介绍说,这四首家喻户晓的诗词,分别对应着中国诗词流派中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婉约派和豪放派,迥异的艺术风格为其创作提供了无穷灵感,丰富了作品的情感层次和表现力。另一首钢琴协奏曲《夜半钟声》则是龚天鹏从一次偶然夜宿苏州陆巷村的真实经历出发,对诗篇《枫桥夜泊》的个人解读,音乐在大起大落与大开大合之后,最终结束在涅槃式的宁静之中,这里的“夜半钟声”成了自然生死和永恒精神的一种象征。

下半场的《国画交响曲》的创作灵感分别来自于传世名画《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这些作品既横向兼顾了人物、山水和风俗等不同题材,又纵贯了三国、南唐、北宋等不同历史朝代,以全景式的写作手法展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龚天鹏在第四乐章“清明上河图”中首次采用了多媒体音频与现场演奏相结合的手法,用以象征古今之间以及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次“诗情画意”的创作中,龚天鹏也从中国古圣先贤的身上,看见了中华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一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既是当年诗圣杜甫的自我鞭策,也成为此后中国文人所共同追求的创作境界。这些年一直在“结构”上寻求突破的龚天鹏,未曾想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会给他带来一次不同以往的艺术启发。当他走近画中的行人、牲畜、车船、建筑,发现这幅画的魅力正在于“结构”的严谨和巧妙,繁而不乱,长而不冗,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龚天鹏也将此艺术特点化用在了《国画交响曲》的创作之中。

龚天鹏认为,音乐性也是诗词和绘画的重要审美特质之一,三者同源而生,在流变和发展中一直相辅相成。“这些诗词名画不但具有强烈的音乐性、故事性和交响性,更包含了这些伟大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内心世界。若能谱成国际互通的交响语言,既可以帮助听众更感性而立体地理解原作的思想意境,又可以借助古代文艺家的家国情怀与民族气节来鼓舞今人。”(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