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北朝时期,南齐统治时间最短,仅23年。
2、这期间,南齐与北魏之间时有征战。
(相关资料图)
3、魏太和三年四月,宋相国、齐公萧道成进爵为王,不到20天,宋顺帝刘准被迫禅位。
4、齐王萧道成称帝,国号齐,改元建元,建都建康(今南京)。
5、十一月,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奉宋景和初年(465年)附魏的丹阳王刘昶复国为由,分兵数道大举攻齐。
6、齐高帝萧道成遣骁骑将军王洪范出使柔然,约其共同击魏。
7、柔然应允,以lO余万骑攻魏,但仅至塞上便还军了。
8、次年正月,魏陇西公拓跋琛等攻拔齐马头戍(今安徽寿县西北)。
9、齐闻讯发兵抵御,击破了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的魏军。
10、二月,魏帝命梁郡王拓跋嘉和刘昶一起率兵攻寿阳(今安徽寿县)。
11、面对魏步骑20万大军来攻,齐豫州刺史垣崇祖决定以水代兵,在城西北淝水上筑堰,尔后决堰放水冲击攻城魏军,成功地保卫了寿阳(参见寿阳之战)。
12、闰九月,拓跋嘉率兵10万围攻齐朐山(今江苏连云港锦屏山),被齐朐山守军击破。
13、齐帝复遣军主崔灵建等率兵万余人自淮入东海增援,魏军遂退去。
14、齐建元三年(481年)正月,魏军进攻齐淮阳(今江苏清江西古泅水西岸),围齐军主成买于角城(今江苏清江西南)。
15、齐帝遣领军将军李安民为都督,与军主周盘龙等往救。
16、魏军在淮水沿岸大肆劫掠,成买力战而亡。
17、周盘龙之子周奉叔率200人冲入敌阵深处,周盘龙也随后杀入魏阵,击败魏数万之众。
18、齐将李安民等领兵追击,又破魏军。
19、二月,齐游击将军桓康在淮阳再败魏军。
20、为防魏军又攻淮北,齐将垣崇祖迁下蔡戍于淮东。
21、不久,魏军果至,垣崇祖率军渡淮,击破魏军。
22、四月,齐将桓标之等领兵数万御魏军,在险要处扎寨,向朝廷求援。
23、齐帝遣领军将军李安民督诸将赴救,又派兖州刺吏周山图自淮水入清水(即泅水)接应。
24、但救兵未至,桓标之已为魏军所灭,并被掠走3万余人。
25、齐建元四年(482年)三月,齐高帝萧道成卒,其子萧赜即帝位,是为齐武帝。
26、此后五年内,齐与北魏之间基本无战事。
27、齐武帝永明五年(487年)正月,齐人桓天生等起事据南阳(今属河南)旧城,请魏发兵南攻。
28、齐武帝命代理丹阳尹萧景先和代理护军将军陈显达节度诸军,讨伐桓天生等。
29、桓天生引魏军万余人至批阳(今河南泌阳),陈显达遣征虏将军戴僧静等水军大破魏军,杀获以万计。
30、不久,桓天生又引魏兵攻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遭齐守将殷公愍反击,桓天生受伤退走。
31、次年三月,齐角城戍守将张蒲密结魏军,为角城戍主皇甫仲贤发觉,领兵拒战。
32、魏步骑3000余人已至堑外,形势危急,齐淮阴军主王僧庆等领兵前来救援,魏军方退。
33、四月,桓天生复引魏军出据隔城,齐帝命游击将军曹虎督军进讨。
34、桓天生引魏步骑万余人来战,被曹虎击败,俘斩2000余人。
35、接着,齐军攻拔隔城,又俘杀2000余人。
36、魏军筑城于醴阳(今河南桐柏西),陈显达攻拔后,再攻批阳,十余日未克,又遭魏军夜袭,便领军南还。
37、齐永明十一年(493年)正月,魏孝文帝闻齐武帝在石头城(今南京西)制造了3000辆无篷帐的车辆,欲攻取彭城,遂与群臣商议南伐。
38、齐武帝以右卫将军崔慧景为豫州刺史,准备迎击魏军。
39、七月,齐武帝萧赜卒,郁林王、皇太孙萧昭业即位。
40、八月,魏孝文帝亲领步骑30余万南攻。
41、以河南王拓跋干为车骑大将军,都督关右诸军事;以司空穆亮、安南将军卢渊、平南将军薛胤为副,率众7万出子午谷(今陕西长安子午镇南)。
42、九月,魏军渡过黄河,进至洛阳(今洛阳东北)。
43、魏帝以伐齐为名,命诸军继续南进。
44、群臣竭力谏阻,魏帝遂停止用兵,宣布决定迁都洛阳。
45、十一月,魏遣使访齐。
46、次年七月,握有重兵的齐西昌侯萧鸾谋杀郁林王萧昭业,迎立年仅15岁的新安王萧绍文为帝。
47、萧鸾为骠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宜城郡公,权势益重,随即大杀齐诸王。
48、十月,萧鸾又废萧昭文,自称皇帝,改元建武,为齐明帝。
49、十二月,魏帝以萧鸾废萧昭文而自立为由,举兵攻齐。
50、命征南大将军薛真度督4将攻襄阳(今属湖北襄樊),大将军刘昶等攻义阳(今河南信阳北),徐州刺史拓跋衍攻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平南将军刘藻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并以尚书卢渊为安南将军,统领襄阳前锋诸军。
51、魏帝亲领兵到达悬瓠(今河南汝南),遣卢渊等共攻赭阳(今河南方城东)。
52、齐南阳、新野诸太守均闭城坚守不出。
53、齐建武二年(495年)正月,齐明帝以镇南将军王广之督司州、右卫将军萧坦之督徐州、尚书右仆射沈文秀督豫州诸军,以拒魏军。
54、齐太尉陈显达督军往来新亭(今南京南)、白下(今南京北),以张声势。
55、二月,魏帝领军进至寿阳,众号30万,又沿淮河东下至钟离。
56、齐明帝忙派左卫将军崔慧景、宁朔将军裴叔业带兵往救钟离。
57、魏军久攻不克,伤亡甚重。
58、魏将刘昶、王肃众号20万,并力攻义阳。
59、齐司州刺史萧诞据城坚守,齐将王广之率军援救义阳,距城百余里,不敢进,黄门侍郎萧衍径自请领精兵间道夜发,直抵距魏军数里之处。
60、义阳齐军见援军至,即发兵反攻,顺风纵火,内外夹击,大败魏军。
61、三月,魏帝至邵阳洲(今安徽风阳东北淮水中),在洲岛上筑城堡,又于淮水两岸夹筑二城,以断齐援兵之路。
62、齐将裴叔业率兵攻拔二城,击退魏军。
63、五月,魏将拓跋英等领兵攻南郑,多次获胜,因无后援。
64、还军仇池。
65、魏城阳王拓跋鸾等攻赭阳,诸将协调不一,被齐军各个击破(参见淮汉之战)。
66、齐建武三年(496年)正月,魏孝文帝下令改拓跋姓为元。
67、其余鲜卑诸姓都改成汉姓。
68、次年六月,魏孝文帝又发冀、定、瀛、相、济五州兵20万大举攻齐。
69、八月,齐明帝派直阁将军胡松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守赭阳,军主鲍举助西汝南、北义阳二郡太守黄瑶起守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以御魏军。
70、九月,北魏迁都洛阳。
71、魏帝亲率大军开赴襄阳,彭城王元勰等36路兵马前后相继,众号百万。
72、魏帝留诸将攻赭阳,自率兵南下至宛城,克外城(参见南阳之战)。
73、齐守将房伯五据内城坚守,魏军不能克。
74、魏帝留兵围攻南阳,又带一部进围新野(今河南新野)。
75、新野太守刘思忌据城抵抗。
76、齐明帝命徐州刺史裴叔业引兵救雍州(治今湖北襄樊),裴叔业认为魏军不善远征,如直攻魏境,可分魏攻雍、司二州兵力,遂攻魏虹城。
77、齐又派太子中庶子萧衍、右军司马张稷救雍州。
78、十一月,齐前军将军韩秀方等15将降于魏。
79、同月,魏军于沔北击败齐军,俘齐将王伏保等。
80、十二月,齐明帝以度支尚书崔慧景率众2万再救雍州。
81、齐分兵数道攻魏,但均被击败。
82、齐建武五年(498年)正月,魏统军李佐率军攻拔新野,俘杀刘思忌,震惊沔北(即沔水之北),齐湖阳、赭阳、舞阴、南乡等守将相继南逃。
83、齐明帝又命太尉陈显达救雍州,接着派左卫将军萧惠休等领兵救寿阳。
84、齐宛北城在二月终于被魏军攻拔,守将房伯玉等出降。
85、三月,齐将崔慧景、萧衍在邓城被魏军击,只得退回襄阳。
86、魏军以10万之众围樊城,继至悬瓠。
87、魏镇南将军王肃进攻义阳,齐将裴叔业领兵5万围涡阳(今安徽蒙城)以救义阳,击败魏援军傅永、刘藻、高聪等部。
88、王肃等撤义阳之围,与统军杨大眼、奚康生等率步骑十余万救涡阳。
89、裴叔业见魏军来势颇盛,便退保涡口(今安徽怀远)。
90、七月,齐明帝萧鸾卒,太子萧宝卷即位,是为东昏侯。
91、魏帝本计划大举进攻,闻齐主死,以礼不伐丧为由,于九月退兵。
92、齐永元元年(499年)正月,齐太尉陈显达领兵4万攻魏,欲收复上年所失雍州五郡。
93、魏帝命前将军元英率兵抵御。
94、陈显达屡破元英军,于二月转攻马圈城(今河南镇平南),历时40天,魏军粮尽突围而逃。
95、齐将崔慧景带兵攻魏顺阳(今河南淅川南)。
96、魏帝遣将往救,又派兵据均口(今湖北均县丹江入汉江之口),切断齐军退路。
97、陈显达领兵渡水西(即均水之西,今丹江),据鹰子山(今河南淅川西南)筑城,与魏军决战,惨败,死3万余人。
98、是年四月,魏孝文帝元宏因病退兵北还洛阳,于途中病卒,太子元恪即帝位,是为魏宣武帝。
99、同年,齐内乱迭起,齐太尉、江州刺史陈显达等相继举兵起事。
100、齐永元二年(500年)正月,齐政局继续动荡,豫州刺史裴叔业因齐帝数诛大臣而降魏,齐帝下令征讨。
101、魏于二月派兵驰援,但援兵未到,裴叔业已病卒。
102、三月,齐帝命平西将军崔慧景领水军攻寿阳,崔慧景却举兵造反围攻建康,但未成功。
103、六月,齐冠军将军陈伯之再引兵攻寿阳,于八月为魏彭城王元勰、汝阴太守傅永率军击败,被杀9000人,被俘1万人,淮南地区亦为魏军占领。
104、此后,南齐内乱加剧,纷争不息,又大起宫殿,穷极绮丽,百姓怨怒,军心离散,再无力与北魏作战,以至一年后由梁取而代之。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