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如果一个人在手机上看视频时,反复观看一个视频还点赞转发。第二天他大概率会收到更多这类内容的推送,他看得越多,就会收到更多同类视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茧房”小组成员赖俏花以生活中的常见情景为例,向众人介绍“信息茧房”效应现象及其影响,“从个体到群体及社会,都受到‘信息茧房’效应影响。研究茧房问题,探索破茧之道,对社会治理、企业运营到个人网上冲浪,都有积极意义”。
日前,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广轻工职院“信息茧房”小组凭借作品“作‘茧’自缚,破‘茧’成蝶——互联网环境下信息茧房效应成因分析”夺得特等奖。作品从行为学视域,基于信息生态理论,结合选择性心理与行为特征属性,调查与分析人们对“信息茧房”现象的感知情况,为信息受众探求信息破“茧”途径。
“信息茧房”现象不仅造成人们与不同观念群体的交流障碍,甚至还可能会导致群体极化、社会分化等,影响社会融合发展。
为调查人们对于“信息茧房”的感知程度,“信息茧房”小组以广州市19条地铁线路为样本框,每条线路随机选择4至6个地铁口及其周边广场,展开问卷调查。团队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进行数据研究,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信息茧房”形成机制,为大众的信息破“茧”之道找到了有效途径。
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团队分工协作,克服重重困难。为确保问卷数据的有效性和客观性,“信息茧房”小组按照设计好的分步抽样方案,选择特定时间段,在街头随机探访路人填写问卷。为了收集到足量有效的数据,团队连续一个月都在户外高温下工作。
为助力团队成员备赛,广轻工职院面向指导教师和学生组织了多次线上线下培训、专项指导,提升团队成员知识储备。团队进入决赛时,广轻工多次组织模拟答辩,邀请专家对作品进行指导和点评,还为团队争取到头部企业调研的机会,与行业专家面对面访谈。学校党委、团委和学院领导等时刻关心师生状态,为团队加油打气。
得知作品进入终审决赛,团队成员全力备战,此时留给团队的时间十分紧张。“在专家们的严格把关下,我们被‘拷问’得很惨,但我们没有气馁。”小组成员蔡美恩说,团队间互相鼓励,仔细研读专家意见,字斟句酌,反复修改调查报告、答辩PPT,模拟答辩、质询、问答等环节,力求让作品以更加完善的状态呈现。
“参加挑战杯,可以说是让学生重新发现和塑造自己的过程。”“信息茧房”小组指导教师张禾认为,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通过完整的项目进行了实践和论证。
“当站上答辩讲台,向专家评委、各高校团队展示团队的调研成果时,内心充满了成就感。”赖俏花说,“我们坚信本次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意义,能在社会融合发展和进步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对此我们无比自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常雨萌 杨曼潮)
作者:刘盾 常雨萌 杨曼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