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彝米水乡民宿

民宿举办的夜间民族文化活动

可以看星空的民宿房间


(资料图片)

近年来,昆明市依托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人文景观、独特的民族风情,以提供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等为手段,积极探索“民宿+”和“+民宿”新业态,创特色、铸精品、树品牌,全力推进民宿产业发展。

“多元化+集群式”构建民宿新格局

随着文旅产业的快速崛起和城市面貌的持续改善,近年来,昆明的民宿早已不限于居住功能,许多民宿或是玩起了跨界,将文化搬进来;或是打造场景,将意境融进去,吸引了众多游客。

昆明盈阙·百年老宅·精品度假酒店坐落于市中心的昆明老街,是云南传统“一颗印”民居宅院。现代化的设备与老四合院旧时光在这里相撞,在闹市里布置了一处宁静安谧的泊心之所。“一连串时间空间用心营造的惊喜,将成为我旅程中重要的回忆。”来自上海的游客黄明俊感叹。

石林彝族自治县彝米水乡是一家以彝族特色为主题的休闲山庄,主营彝族特色主题餐厅和彝族特色主题客栈。客栈共有24间,以彝族的支系名称来命名每间客栈,让客栈充满了彝家气息。来自湖北的游客林灵说,孩子们明年还想来。

位于云南民族村的民宿云园湖居酒店,房内、过道、餐厅、艺馆、紫陶馆、庭院陈列的各类摆件、字画、石雕等极具艺术价值,文化内涵丰富深邃,成为酒店的亮点。

西山区26Life族迹轻奢·民族体验客栈,把云南26个民族“装”进房间,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能一站式体验民族风情。

盘龙区千寻墨问·禅意酒店借鉴禅意文化的理念,融入恬淡中和,翰墨飘香的汉唐风格,倡导体验生活、品味文化的现代生活理念。

“多元化、集群式发展,既是昆明民宿的现状,也是未来的趋势。”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旅游新业态,民宿产业是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成为推动旅游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引爆点。

政策带动下的“民宿+”和“+民宿”

近年来,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探索“民宿+”和“+民宿”新业态,出台一揽子政策,把民宿产业打造为富民强村的幸福产业,把民宿经济培育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昆明市相继出台《关于促进旅游市场主体倍增培育计划》《昆明市旅游民宿服务规范》《实施旅游革命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等文件,积极推动环滇建设,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成线路、按片区布局,将建设一批集吃住游购娱为一体的住宿目的地。各县(市、区)相应出台扶持政策,其中官渡区对评上甲、乙、丙级民宿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补助20万元、15万元、10万元;滇池度假区对评上甲、乙、丙级旅游民宿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补助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安宁市对评上丙级旅游民宿的企业,一次性补助5万元。

一系列标准化、规范化政策的制定与发布,让昆明民宿业成为具有云南标识度的文旅“金名片”。2022年,昆明共有22家民宿被评定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今年,23家民宿推荐申报国家丙级旅游民宿。同时,成立创建甲乙级旅游民宿工作专班,在“十四五”期间,申报评定等级旅游民宿不少于56家,其中甲乙级旅游民宿各不少于1家。

昆明以特色民宿为依托,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村民就业。通过旅游开发公司实体运营,对部分村落房屋进行提升改造,引导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开设民宿客栈,组织村民大力开展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和“民族刺绣+民宿”“农特产品+民宿”等主题新业态,让旅客走进来、住下来,真正实现商品走出去、文化兴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强起来的美好愿景。

未来,昆明市将进一步丰富民宿经营业态,引导文艺演出、户外运动、生态观光、乡村生活、养生度假、怀旧体验等旅居要素与民宿发展有效融合,探索“民宿+演艺”“民宿+非遗”“民宿+文创”“民宿+书屋”“民宿+民俗”等融合发展方式,培育形成一批“民宿+”融合型新兴业态。(云报全媒体党晓培 文/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