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记者从24号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完成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加快新一轮商标法修改论证,着力解决商标领域恶意抢注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同时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规则研究,助力相关领域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不仅是重要的技术供给,还是重要的制度供给。一个地区创新能力强不强,知识产权是重要因素;营商环境好不好,知识产权是关键指标。”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我国建立了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民法典确立了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重大法律原则,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先后修改,建立了国际上高标准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同时,我国还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去年海牙协定和马拉喀什条约也在中国正式生效。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申长雨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各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则的制修订工作。

其中,将加快推动完成专利法实施细则修改,促进专利开放许可、实用新型明显创造性审查、外观设计明显区别审查等新修改内容实施,积极推进实用新型制度改革,做好我国加入海牙协定后的审查管理,全面融入全球外观设计体系;加快新一轮商标法的修改论证,着力解决商标领域恶意抢注、大量囤积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修改完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适应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需要,助力芯片产业做大做强,服务数字经济更好发展。

同时,加快地理标志专门立法,协调地理标志专门保护和商标保护两种模式,制定地理标志统一认定实施方案,实现地理标志认定统一入口、统一出口,更好发挥地理标志在促进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规则研究,助力相关领域创新发展。此外,积极参与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制定,更好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