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当前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在云南省曲靖市的广大农村地区看到,一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春耕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这种全生物降解地膜不仅可以解决传统地膜使用中的残膜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曲靖某塑料企业总经理卢某告诉记者。


(资料图)

对于这家企业来说,一边是全生物降解地膜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产品供不应求的大好局面,而另一边却是因下游企业回款周期长,导致公司流动资金紧张、生产线不能满产运行,企业生产经营陷入被动局面。“每年的春耕备耕时期,公司的资金需求量是最大的,好在今年2月份曲靖麒麟区农信社为我们提供了45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支持,有效缓解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卢某说。

近年来,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金融机构如何创新金融服务,主动适应企业融资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确保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落地见效,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精准滴灌

畅通实体经济“血脉”

3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曲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曲靖某塑料企业生产车间,只见一张张塑料膜从生产线上顺势而下,围绕卷筒轴心自动生成卷,然后工人们熟练地将一卷一卷的塑料膜码放整齐。

据介绍,该公司是国内塑料行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农用薄膜生产企业之一,集生产、销售、回收、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年生产能力达60000吨以上,年销售额达3亿元。

“农业是一个周期性很强的行业,作为农资企业,在旺季的时候资金需求量非常大,淡季需求量又很小,麒麟区农信社在旺季对我们企业支持力度很大,从交易结算,到便捷支付,再到融资融智,帮助企业稳健发展。”卢某向记者坦言。

随后,记者来到当地另一家实体企业曲靖某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现已形成以中西药制剂为主,纯天然药物制剂为特色,研发、生产、营销为一体的制药企业,各种剂型的综合年生产能力可达1亿元。

“去年底至今年初这段时间,我们企业遇到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挑战,公司在物资筹备上存在严重的资金短缺。在这关键时刻,农信社提供了30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这笔贷款对我们民营实体企业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该公司副总经理何某告诉记者,在农信社贷款支持下,企业上了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近年来,曲靖农信社紧紧围绕省联社制定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政策的执行力,持续强化对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绿色信贷、现代产业、新基建等领域的信贷支持。数据显示,2022年,曲靖农信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62.13亿元,占贷款累计发放数的14.22%,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绿色硅光伏、新能源电池等行业发展壮大。

农信担当

与实体经济同频共振

记者从云南省联社获悉,云南省联社成立18年来,带领全省农信社坚守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的初心使命,积极践行“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好国家关于“六稳”“六保”要求,通过狠抓重点领域精准服务,发挥好自身的特色专业优势,不断优化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顶层设计上,云南省联社将支持普惠金融、实体经济发展纳入经营发展战略,在年度工作计划中着重强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工作内容,将普惠金融工作项目化、清单化、具体化。同时,规划设立普惠金融部,明确了组织架构及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普惠金融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

为扩大支持普惠小微企业覆盖面,云南省联社组织百名理(董)事长、主任(行长)、千名网点负责人、万名客户经理开展助企纾困主题活动,为小微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推出一揽子金融稳保政策措施。截至2022年末,共办理延期还本付息909亿元,新增100亿元支持实体经济保市场主体;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全省农信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61亿元,服务小微企业户数56.48万户,有力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摆脱经营困境。

为助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云南省联社紧紧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各成长阶段的金融需求,不断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落实惠企政策,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市场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云南农信中小微企业贷款户数59.7万户,余额2716.5亿元;全省专精特新“成长”“小巨人”企业共1309家,农信社服务覆盖企业913家,服务覆盖率70%,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达74.55亿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