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纷纷下调存款利率,但各银行的下调步调并不一致。在此背景下,“部分储户为追求较高收益而进行跨城甚至跨省存款”的现象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资料图片)
惠誉博华金融机构部高级分析师刘萌向《中国经营报》记者分析称:“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各类型银行、各地区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步伐不一致。部分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6月陆续对存款利率进行了下调,而一些相近区域的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的存款利率,仍维持在之前的水平暂未调降。不同银行定期存款出现利差,引发了部分居民跨区域存钱的行为。”
有分析人士指出,储户在追求存款高收益的同时,需警惕过高的存款利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应避免存款利率的恶性竞争,严格按照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及自律机制进行科学定价。
利息差引发存款“搬家”
6月9日,国有六大行齐发公告官宣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6月12日,多家股份制银行也纷纷下调了部分期限存款利率。未同步跟进的一些城商银行、农商银行则还在观望。记者注意到,某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发文称,“我行利率还未下调,欢迎各位来问询。”
本着“多赚一点利息”的想法,储户张璐(化名)认真地做起了“存款攻略”——打听好同一家银行不同地区的存款利率,将往返交通成本考虑在内,综合考量后如果还是有多余的“赚头”,就可以操作。“我最开始也是从社交平台上知道这一现象,既能多赚点钱,还赶了趟潮流,何乐而不为?”张璐告诉记者。
以某国有银行为例,该行上海地区分支机构执行的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是一年期1.65%,三年期2.35%,五年期2.50%。而该行西安地区分支机构执行的整存整取存款利率是一年期1.65%(50元起存)和2.15%(一万元起存);三年期2.45%(50元起存)、3.00%(5万元起存)和3.05%(20万元起存);五年期3.05%。
记者计算发现,如果将20万元存五年定期,那么选择在上述国有银行上海地区分支机构存款的利息金额是25000元,而在其西安地区分支机构存相应金额同样期限的利息金额是30500元。这其中的利息差,则是储户存款腾挪的“动力”。
“在当前整体利率水平下降、部分居民收入缩水的情况下,一些储户对于存款利率变化更为敏感,存款利差对他们产生了更大吸引力,使他们比过去更愿意费时费力去跨省存款。”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赵廷辰分析称。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认为,存款腾挪行为的背后主要有三方面因素驱动。一是居民避险情绪与较少的投资理财机会使其更倾向于银行存款产品,近一年来存款持续高速增长,居民对存款的重视程度及对利率水平的敏感度明显上升;二是不同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有一定时间差,存在临时性与地域性的利率差;三是银行信息化程度发展较快,异地存取款操作更加便利,交通也较便捷,跨地区存款成本较低。
那么,不同银行或同一银行不同地区分支机构提供的存款利率为何不同?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告诉记者,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一方面要参考同类银行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参考当地银行的利率水平。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企业融资需求、居民存款情况等都不一样,同一家银行在相邻两个地区执行的存款利率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刘萌进一步解释道,不同银行间的资产端收益率与负债端付息成本率均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区域城商银行和农商银行的平均存款成本高于揽储能力较强的国有银行,其资产端收益率水平也高于国有银行,这与不同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有着显著密切关系。此外,伴随监管对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持续引导,国有银行支持小微企业贷款的力度也是高于地方性区域银行的,新投放的信贷平均利率较以往年度大幅下降。为维持合理健康的息差水平,国有银行下调各地存款利率也在情理之中。
跨地区存款须防风险
市场最关心的问题是,跨地区存款是否可行?应该注意哪些风险?
刘银平提示道,从成本收益角度,对于保守型人群来说,选择在降息前存款,或是跨地区存款是可行的。但在去异地存款之前需要衡量一下成本,也就是在其他地区存款多出的利息要能覆盖自己的交通费用和时间成本。
王运金表示,储户追求更高存款收益无可厚非。但也要注意警惕,个别银行或网络银行过高的存款利率,可能存在一定风险。应尽量选择有存款保险的银行进行存款,同时注意50万元的保险赔付上限,资金量大的储户可考虑分散在多家银行进行存款,选择不同期限、品种的存款产品,保障流动性的同时争取最大收益。同时,应关注部分银行的存款业务渠道是否合法、利率水平是否合理等,以保证本金的安全性为第一要务。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记者,针对居民跨地区存款这一行为,在目前的银行管理体制、运作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未来政策虽然也会逐步规范,但不同银行或同一银行不同地域分行之间的存款利息差异会依然存在。居民存款除了应注意各家银行之间的利率差异和信用差异之外,还应注意在不同银行的存款规模,应该保持在存款保险的最高赔付上限以内。
在赵廷辰看来,居民跨地区存款这一现象,本身反映了资金在更大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与我国构建“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导向并不违背,也并不违纪违规。不过,考虑到跨省存款费时费力,这一现象或不会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预计监管部门不会专门出台政策禁止此类行为。
“2021年6月,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国有银行加点上限为50bp,其他银行为75bp,只要在此规定内,各家银行均可调节其存款利率,部分银行分支机构有权自主决定其各档存款利率,由此产生区域间与银行间的利率差。”王运金指出,各家银行应避免存款利率的恶性竞争,严格按照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及自律机制进行科学定价。今年年初,原银保监会(现改制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再度明确地方中小银行严禁吸收异地大额个人存款,坚守服务当地、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的定位,坚持资金源于当地、用于当地的原则。银行应做好内部管理,避免吸储的过度竞争,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展望未来,随着利率持续走低,不同地区、不同银行之间的利率差异可能会有所收窄。”刘银平如是说。
中金公司方面指出,存款利率压降是必然趋势:一是2022年至今贷款利率持续下行,2023年一季度银行息差降至1.91%的历史新低,存款降息旨在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稳定息差并缓解内生资本压力。二是2023年年初以来,银行信贷投放较往年更为前置,在信贷需求并未明显复苏的背景下,信贷投放节奏或趋缓,银行对负债端的扩容诉求亦将降低。三是存款降息也有望增加消费倾向、减少存贷款利率倒挂导致的“资金套利”。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1.46万亿元,同比少增1.58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364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在存款利率下降的背景下,多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更为凸显。
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马吟辰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面对利率持续下行,比较保守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建立一个由收益较为稳健的理财作为“压舱石”的投资组合。这个稳健的“压舱石”可以包含一些期限相对较长,且相对稳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以提前锁定长期预期回报的方式来避免利率下行的损失。在“压舱石”之外,投资者可适当配置一些权益类产品,或黄金等贵金属产品,以获取合理可观的收益,并降低资产组合的波动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