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奇瑞汽车宣布,宁德时代钠离子电池将首发落地奇瑞车型。同时,奇瑞将联合宁德时代推出电池品牌“ENER-Q”。

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电池及锂钠混搭电池包,表示将在2023年形成基本产业链,当时被一顿奚落。


(资料图片)

两年过去,钠电池如约而至。

名不见经传的钠电池为何进展神速,它又能否干翻锂电池?

钠电池能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靠的是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史诗级爆发,以及背后的“锂焦虑”。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4.5万辆和352.1万辆,同比均暴增160%,市占率为13.4%。

2022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649.8万辆,同比增长96.3%,市场渗透率达到27.6%。

连续两年摧枯拉朽的销量狂飙,无疑是中国汽车史的奇迹。

在此过程中,整个产业链也跟着狂飙。在终端,我们看到各路势力抢着造车,有了比亚迪、特斯拉、新势力还不够,上汽、广汽、奔驰、宝马等传统车企,百度、小米等跨界选手纷纷赶来造车。

在中游,以宁德时代为首的电池厂疯狂扩产;在上游,锂矿遭到疯抢,价格两年暴涨超10倍,人称“锂超疯”。

锂矿最短缺时,“连碳酸锂炼出的渣,都有人拿去再提锂。”

那疯狂的两年中,除了锂矿企业赚到笑,中游电池厂和下游车企相当焦虑,盈利空间被大幅挤压。

逼得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公开吐槽电池价格过高:“动力电池成本已占到我们汽车的40%—60%,我现在不是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其实宁德也是给锂企打工,天齐锂业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103亿元,同比暴增119倍,净利率高达84%,比贵州茅台还吸金。

作为对比,宁德时代2022年中报净利润为81.68亿元,净利率为8.56%;比亚迪中报净利润为36亿元,净利率仅2.6%。

锂企84%的净利率与下游个位数的净利率形成鲜明对比,整个行业利润都被上游吸走了。

不过锂矿暴涨,倒逼了钠电池加速发展,毕竟60万元/吨的碳酸锂太贵了。

相比锂电池,钠电池优势在于:

1、成本更低,将比锂电池低30%以上;

2、性能更强、安全性更高,锂性能活泼对温度很敏感,导致电池自燃、冬天续航暴跌等问题频发。

而钠离子性能相对稳定,对温度不敏感,在抗寒和安全性上比锂电池表现好。

比如宁德时代发布的第一代钠电池,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可达80%以上;在-20°C低温环境中,仍有超90%的放电保持率。

不过钠电池虽然成本低、安全性高,也有能量密度低、续航差的缺点。

数据显示,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仅为120Wh/kg,远低于磷酸铁锂电池的180Wh/kg和三元电池的240Wh/kg,所以锂电池率先商业化,钠电池一直窝在实验室里。

碍于碳酸锂暴涨,钠电池曾经的续航缺陷也被抓紧攻克,尤其宁德时代进展最快。

其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电芯单体能量密度高达160Wh/kg,据称第二代能到20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持平。

按照这速度,钠电池将迅速脱颖而出。东吴证券曾预测称,2022年底钠电池技术和材料体系有望基本定型,2023年为钠电产业化元年,2024年则有望实现大批量量产,规模有望达到30GWh。

随着宁德时代钠电池落地奇瑞车型,一切正成为现实。

不过钠电池进展如此快,但也面临很多质疑。灵魂一问便是,碳酸锂价格已经暴跌,还需要钠这个候补吗?

锂矿毕竟是周期行业,永远波动巨大,2022年还是锂超疯,2023年就成了狗不理,玩的就是心跳....

2023年至今碳酸锂价格一路暴跌,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4月17日碳酸锂跌6000元/吨,报18.7万元/吨,今年累计跌幅超63.5%。

没错,去年60万元/吨的碳酸锂,现在只剩18.7万元/吨了。

锂矿暴跌除了终端需求放缓,和电池厂疯狂扩产也有关系。

前几年锂矿缺,带着锂电池也短缺,利益趋势下,动力电池厂疯狂扩产。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宁德时代规划产能将达到839GWh,比亚迪、蜂巢能源为600GWh,中创新航500GWh,国轩高科300GWh,亿纬锂能超200GWh。

各大电池厂疯狂的产能竞赛,早已超出行业实际需求,产能过剩是迟早的事。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就曾判断,最晚2024年,全产业链都将出现产能过剩。

从碳酸锂暴跌63%来看,产能过剩已提前到来,出来混早晚要还的.....

碳酸锂虽然暴跌了,钠电池也不至于一文不值,其战略地位依然重要。

我们已经有了锂电池,却还要储备氢能源、钠电池等备选,主要因为锂是稀缺资源,最终会像石油一样耗尽。

作为目前主流动力电池,锂在地壳含量仅0.0065%,储量不算丰富,而且空间分布极其不均。

目前全球探明的锂资源量约8900万金属吨,折碳酸锂超1亿吨,其中70%分布在澳洲、南美洲,中国锂储量占比仅6%,非常依赖海外锂资源。

锂电池有三大用途:电动车、3C消费、储能。随着全球开启轰轰烈烈低碳革命,锂电池的需求将持续激增,2030年的需求可能是现在的数十倍。

“中国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曾警告,如果全世界的车都使用锂电池,全世界的电能都用锂电池储存,锂根本不够用。

相比之下,钠的储量优势就体现出来了,钠在全球储量丰富、分布广泛,在地壳含量为2.75%,是锂的400倍,储量上胜过一筹。

从储量角度而言,钠电池至少有很大的战略候补地位。

此外,钠电池有它的特殊作用,比如和锂电池混搭。

宁德时代开发的AB电池方案,将钠离子与锂离子混搭,既弥补了钠电池续航差的短板,又能发挥出它的抗寒优势。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钠电池续航差是硬伤,未来将主要用于电瓶车、A00级电动车、储能三大领域。

而主流动力电池大概是高端电动车继续用三元锂电池,中低端电动车使用磷酸铁锂电池。

去年工信部对钠电池的规划也提到“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

所以,钠电池商业落地后暂时不会对锂电池造成太大冲击,更多是一种技术补充。

2023年,中国新能源车企已进入洗牌时刻,特斯拉带头打响价格战后,众多车企跟进,数十家新能源品牌已到生死存亡时刻,最终或将只剩几家巨头车企。

车企动荡不安,动力电池也暗流涌动。

锂电池只是一场过渡,绝非一成不变,在锂、镍、钴等金属短缺趋势下,钠电池、氢能源、混搭电池等技术将继续百家争鸣,谁能笑到最后犹未可知。

在波澜壮阔的新能源车巨变中,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霸主地位,仍不稳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