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


(相关资料图)

2、  "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给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

3、  对于假想防卫,应当根据认识错误的原理予以处理,有过失的以过失论,无过失的以意外事件论。

4、  一、具有如下特征:  (1)不法侵害事实根本不存在,行为人误认为存在;  (2)行为人是出于防卫的意识,实施防卫行为;  (3)行为人防卫行为造成了无辜者的损害。

5、  二、应负的刑事责任。

6、  (1)行为人应当预见到没有不法侵害而没有预见,造成危害结果,应负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  (2)行为人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了防卫行为,而在防卫过程中从使用的工具、打击的部位、造成的后果显属不当,叫“假想防卫过当”,行为人应当对过当的结果负责,可以比照防卫过当来处理。

7、责任比第一种轻一点;  (3)主观条件的限制,行为人不可能预见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无不当之处,应属于“意外事件”;  (4)行为人既是假想防卫,也是提前防卫,主观过错应属“故意”。

8、  防卫过当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必须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9、这里所说的“必要限度”是指为有效地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防卫强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是指一般人都能够认识到其防卫强度已经超过了正当防卫所必需的强度,也就是应当以防卫行为是否能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限度。

10、  (2)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损害。

11、这里说的“重大损害”是指由于防卫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

12、  总之,在面临非法侵害时,如果用较缓和的手段能制止侵害时,就不要用激烈的防卫手段;当侵害行为已经被制止时,就不要再继续对侵害者进行伤害。

13、否则,就可能超过正当防卫限度,变为防卫过当。

相信通过假想防卫都是防卫过当的一种表现这篇文章能帮到你,在和好朋友分享的时候,也欢迎感兴趣小伙伴们一起来探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