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增效,构建生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前,发展氢能已成为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战略选择。

12月13日,正泰集团子公司上海正泰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泰氢能”)联合上海重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塑集团”)共同发布额定功率220KW燃料电池系统、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模组、可匹配300KW系统产品的碳化硅DC/DC变换器、兆瓦级氢能电站等新品。

“接下来集团将依托38年所积累的智能电气与绿色能源技术产业资源,与重塑集团围绕‘氢电+交通、氢电+能源’两大战略方向深化协作。”全国政协常委、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表示。

降本增效

“氢能经济的实现需要攻克‘四大难题’,其中之一是如何改善氢燃料电池的效率、成本和寿命问题。”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明平文在公开演讲中指出。

据重塑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琦介绍,该公司发布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模组额定功率达300KW,成本下降了50%,使用寿命可达3万小时。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了解到,电堆降本与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有直接关系。

据业内统计,在电堆降本的贡献中,催化剂、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等关键材料和零部件降价作用占比大于50%,企业技术进步和工艺革新占比约为30%,另外的20%归功于电堆企业数量增多带来的竞争。

据悉,重塑集团本次发布的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模组采用的是其子公司韵量新能源自主开发的石墨双极板。该双极板的总厚度薄约1.37mm,最薄处可下探到0.25mm,是当前业内最新应用极限。

值得关注的是,该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模组使用的亦是韵量新能源自主开发的膜电极,并首次批量化使用国产质子交换膜。

“随着国内电堆企业的崛起,国产电堆价格降幅‘喜人’,大多电堆企业成本降幅控制在30%左右。重塑集团发布的电堆成本降幅为50%,如果按照这个降本幅度,国产燃料电池突破成本瓶颈指日可待。”一位业内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5月,国内百台级以上订单的电堆价格区间约为5000至6000元/KW,百台级以下价格区间约为6000至8000元/KW.截至2020年8月,国内百台级电堆的价格区别下降至3000至4000元/KW,降幅约达33%。

据介绍,与上一代相比,重塑集团搭载300KW燃料电池电堆模组的新一代燃料电池系统的额定功率可扩展至260kW,可以在95高温下持续运行,49吨重卡百公里氢耗由10kg降至8.42kg。

“重卡能源转换对交通领域减碳的意义重大,燃料电池是目前来看最理想的动力,但要真正实现燃料电池重卡在各种工况下满足大载重、长续航、高速度、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好的多维度平衡。”林琦表示。

构建生态

构建氢能产业链生态圈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氢能产业发展涉及‘制储运加用’氢各个环节,如果企业仅在一个环节发力,将面临成本压力,若有实力发展整个链条,既能推动行业发展,又能在将来产生倍数的效益。”一位投资机构工作人员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

正泰氢能与重塑集团提出了打造“风光发电-绿电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绿氢发电”的完整氢能生态的构想。

此次,两家企业联合发布的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将应用于风光-氢储能发电、厂区削峰填谷、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场景。

与此同时,正泰氢能与重塑集团正式进入绿氢装备领域。两家企业的子公司泰氢晨与深圳市瑞麟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绿氢装备联合实验室项目,将研发、测试新一代碱性电解槽技术。

不得不提的是,正泰集团所在的浙江省有发展绿氢的区位优势。

浙江省在《关于全力构筑我国氢能产业高地的建议》中明晰,浙江将探索发展绿氢,利用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制氢,在舟山等沿海城市开展相关试点,不断提高氢能保障能力。

南存辉指出,浙江省多年前就对氢能产业进行系统谋划和部署,大力发展绿氢,推动省级市场应用,打造两条氢走廊,使浙江成为全国氢能产业发展基础最雄厚,市场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

其中,两条“氢走廊”来自今年10月份浙江省发改委发布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浙江省提出要推进环杭州湾和义甬舟两条“氢走廊”建设,打造一批示范应用园区,到2025年,全省在公交、港口、城际物流等领域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5000辆。

对此,林琦建议,可以在宁波舟山规划建设百万千瓦级的海上风电基地,带动当地未来绿氢制取储运装备产业的发展。

在应用场景上,宁波舟山的港口码头约有2万多台集卡在运营。林琦认为,宁波舟山的氢能应用通过与嘉兴、上海进行联动,打通氢能基础设施,场景路线、构建出跨省域的氢能生态。

“布局绿氢制备、氢能发电业务,与正泰集团在绿色低碳领域的产业布局契合度高。下一步,将强化正泰重塑联合创新应用研究院建设,开展氢能走廊应用推广、氢能分布式发电系统示范推广等。”南存辉表示。

助力浙江省氢能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亦是下一步目标,南存辉指出,双方将推进绿电制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落户杭州、温州、嘉兴等地市园区,助推浙江全面加入国家示范城市群。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