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陈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以下简称统计年鉴),透露出我国人口红利的变化情况。
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人,老年人口抚养比近年来首次突破20%大关(即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而在2000年之前,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长期不足10%。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上升的背后,是我国人口预期寿命不断上升。202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7.93岁,其中女性超过80岁。而在2000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1.40岁。
然而,老年人口占比上升,也意味着地方需要在此领域投入更多资金与医疗资源。比如,在疫情之下,多地正在重点推动老年人口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而随着老龄化的不断深化,不少地方的人口红利也出现减弱。一般来说,把人口总抚养比低于50%的阶段称为人口红利期。而统计年鉴显示,2021年总抚养比高于50%的省份包括河南、广西、贵州、山东、河南、河北和安徽7个省份。这意味着这些地区的“人口红利”已经明显缩减。
未来,为了更好地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提高人口素质、提升生育意愿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同时推进。
仍处于“人口红利期”
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仍然处于人口红利期。
2021年,我国人口的总抚养比为46.44%(即0-14周岁与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加总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仍然低于50%。
不过,从人口结构上看,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2005年之前,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足1亿人,2005年达到1.01亿人,随后出现快速攀升,2016年达到1.5亿人,2021年达到2.01亿人。
与此同时,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则出现了一个上涨之后下跌的过程。2000年,劳动年龄人口8.89亿人,这一数字在2013年上涨到10.1亿人,随后则出现缓慢的下跌,到2021位9.65亿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退休潮”即将出现。由于1962-1975年是我国一波“婴儿潮”,而这波“婴儿潮”中出生的男性将从2022年开始逐步退休,未来一段时间,有专家预测我国每年都会减少300-500万劳动年龄人口。
这意味着我国老龄化将进入加速时期,与之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的消减。
不过,从各省的情况来看,情况各不相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多个省份,总抚养比不足40%,从数据上看,处于较为明显的人口红利期。
但如果仔细区分可以发现,有些总抚养比偏低的省份,是由于0-14岁人口占比偏低导致的。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的少年儿童抚养比为13.31%,老年人口抚养比22.84%,总抚养比不足40%。这意味着尽管在目前这些省份总抚养比不高,但未来人口结构需要密切关注。
与之相对应的是,部分省份比如广东,少年儿童抚养比25.97%,老年人口抚养比12.64%,人口红利期有望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31个省份中,总抚养比在40%-50%这一区间的省份最多,达到17个,但他们的人口结构也有明显区别。普遍来看,这17个省份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大多数低于少年儿童抚养比,但一些省份比如四川、重庆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偏高。
统计年鉴显示,四川和重庆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分别为26.33%和26.51%,与之相对应的是少年儿童抚养比分别为23.41%和22.81%。这与这两个省份此前长期人口流出有关。以重庆为例,2021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市农民工总量756.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513.6万人。
有7个省份的总抚养比超过50%,这些省份大部分为人口流出省份。以河南为例,2021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883万人。而在2020年11月,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河南省常住总人口为9936.55万人。
不过,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尽管总抚养比偏高,但这些省份未来的人口红利仍然不能说完全消失。仍以河南省为例,2021年,河南少年儿童抚养比达到34.79%,在各省份中偏高,显示这一地区出生率并不低。河南省统计公报也显示,2021年,河南全年出生人口79.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00‰;死亡人口73.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36‰;自然增加人口6.3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64‰。
但是,要想留住人口,关键是要发展相应的产业。目前总抚养比偏高的省份中,很多处于城镇化、产业化的后发优势中,如果能够抓住产业转移机遇,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那么就有可能留住更多青壮年人口,改善人口结构。
此外,人口红利在未来逐步消失难以避免,这就需要加快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近日,江西宜春市统计局人口科分析当地劳动力与就业现状时提到,结合人口出生率、妇女生育率持续在较低水平上徘徊,且近几年呈现逐渐下降这一趋势判断,宜春的人口红利将逐渐趋于消失。在未来一个时期,必须持续提升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紧紧抓住稍纵即逝的人口红利最后的窗口期,推动“人口红利”加速向“人才红利”转变。
地方应对“老龄化时代”
尽管各省份的人口抚养比各不相同,但是均处于老龄化加速深化的阶段。
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根据202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目前我国人口的55-59岁、50-54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占总人口比重为8.16%和8.66%,而这部分占比较高的人口,即将在未来10年逐步步入退休年龄。
而老年人口抚养比超过20%的省份,2021年也已经达到14个,其中辽宁、重庆和四川超过25%。
对于这些地方,如何应对老龄化成为更为迫切的需求。
近日,四川日报发布文章,表示2021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180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5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7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7.58%,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目前,四川发挥医疗资源大省优势,建成老年医院、康复医院和护理院共145家,330家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居西部第一。建设心血管、呼吸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2个,老年医学、重症医学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75个,85.06%的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
而在疫情的冲击下,老年人口更需要足够的医疗服务,也需要地方更积极的推进老年人口疫苗接种。
近日,多地提出要提供便利措施,推进老年人口疫苗接种。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据当地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2月22日,绍兴市60岁以上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覆盖人数为110.8万人,完成全程接种106.4万人,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老年人口的93.01%和89.36%。
针对一些长期卧床、行动不便或失智失能的人群,绍兴各地已制定相应的疫苗接种便利化措施。譬如在越城区皋埠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合街道办事处为失能、半失能和行动不便人员提供上门接种服务。
江苏则宣布通过开展科普讲座、流动接种车进社区、志愿者上门接送、延长接种时间、扩大接种场所、为老年人购买疫苗保险等举措及暖心服务,做好老年人接种疫苗的思想工作,提供便利服务。
而西宁市卫生健康委也在近日表示,西宁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0岁至79岁老年人三个95%”“80岁及以上老年人三个90%”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筑牢老年人口的健康防线非常重要。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根据2021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我国75-79岁、80-84岁、85-89岁、90-94岁、9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据总人口的1.10%、0.68%、0.34%、0.11%和0.02%。换句话说,7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2.25%。
如果以我国总人口141260万人计算,这部分人口数量达到3178万人。在目前这一阶段,需要地方政府对这部分人群投入更多的关注,布置更充分的医疗、资源保障。
(作者:陈洁)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