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淄博“爆”了,因为小饼夹串,也因为当地政府对营商环境的呵护。假期过后,深圳以类似姿态冲上热搜。新修订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自9月1日起,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此外,北京、上海今年同样针对“摆摊”管理出台新规。
几座一线城市的不谋而合,意味着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为城市所“不容”的路边摊迎来“解禁”,也体现出各地为优化营商环境、提振消费信心从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持续好转的真招实干。
商铺向外延伸,餐饮小店翻台率提高,营收增加、盈亏更好平衡;小商贩“斜杠”经营,固定工作之余开源增收……经营者之所需,大概如此。政府部门乐得自比“店小二”,意在服务为先,切经营者之所需,予经营者以便利。因此,即便允许摆摊设点与财税政策支持、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等“大”举措相比,实在太“小”,却最直观满足了大家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想象,这也是淄博烧烤爆火出圈,“北上深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引发围观者鼓掌叫好的根源所在。
不过,优化营商环境不在一时一事,而在久久为功。早在2020年,“地摊经济”“小店经济”就出过圈,中央文明办当时还明确,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当年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但一时热度过后,卫生脏乱、噪音扰民、侵占人行道又成为横亘在发展“地摊经济”面前的难题,于是“地摊”又成了难被容纳的“脏摊”。
经过多年建设,政府部门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有目共睹,如何不让经营者的“喜”变成市民的“忧”?朝令如何不夕改?政策如何保持连续稳定性?如何避免“摆摊”成为塑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工具人”、刺激消费的“急救箱”?这些问题,则还需要政府部门以长远眼光、长期谋划来回答。
如果说爆火的淄博对“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营商环境”作出最新解答,那么深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把经验积淀、放管平衡上升到制度层面,则将为各地政府如何更好把握短期刺激和长期治理提供范式参考。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