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据新华日报报道,最近一股“剩菜盲盒”风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

在“万物皆可盲盒”的时代,“剩菜”也成了盲盒界的新宠。所谓“剩菜盲盒”,不是指真正的“剩菜”,而是指余量食物盲盒。贩售的并不是别人吃剩下来的菜,而是一些餐饮店铺、食品超市、烘焙店家等,将临期食品或者当日未售出的商品,以超低的价格、“盲盒”的形式在专门的App小程序上出售。

“剩菜盲盒”本意是商家清理库存的一种形式,与超市临期促销类似,通过这种形式,能够将当日未售完的食品进行售卖,节省成本,避免了浪费食物,传递出节约粮食的理念。

同时,与总能炒出高价的玩具盲盒不同,“剩菜盲盒”的价格远低于原价。以折扣价格让消费者品尝到原先价格不菲的食物,既满足了消费者经济实惠的用餐需求,又体验了拆盲盒的快乐,可以说是双赢的创意。这种创新形式的“精打细算”也代表着年轻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正因如此,对于“剩菜盲盒”,各方总体还是持肯定态度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种盲盒形式仍存在一些有待提升的空间。例如,盲盒形式出售,意味着消费者无法获知具体内容,盲盒内食物的口味、新鲜程度无法辨别,或许会遇到出品质量不佳、以次充好、菜品搭配不合理的情况。消费者也可能会购买到不合口味的食物,造成二次浪费。

剩菜盲盒与其他盲盒不同,菜品可以“盲”,食品安全不能盲。在源头上,商家应当保证食物的质量,并且在售卖平台以及食物外包装上,明确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也应当理性消费,辨别套路。

除了依靠商家的自觉,平台也应承担监管责任,制定相应的审核条件,同时对入驻商户进行抽检。只有悉心规范,“剩菜盲盒”才能有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文章来源:上游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