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沐浴,最早在3000多年前,在商朝的那个时代,甲骨文就已经有“洗”“沐”“浴”这几个字了。当然,这些字都有不同的含义。“浴”是有洗澡的意思;“沐”是洗脸的意思,“澡”是洗手洗脚。

在古代,洗澡不仅仅是为了清洁自己的身体,也同时作为一种社会公德,是一种礼仪。在当时,被人们所共同遵守着。举个例子,比如说要上朝觐见,会客等等。都要先焚香沐浴。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虔诚和尊敬。

在甲骨文当中还记载了许多的单体象形字。象形字它是用来描绘实物形状的字,具有形象性。前面我们所谈到的浴、沐、洗这些都是有关于个人卫生的字,就是属于这一类象形字。就拿“浴”字来说吧,它就像是一个人,立在盘子里,身子和头上有雨滴落下。这个字便说明了一个人正站在“盘子里洗澡”。

史书《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百科全书。相传说是夏禹时所作的,就在此书当中也记载了有关于用药来泡澡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唐朝时期,《外台秘要》、《千金翼方》中也记录了大量有关于美发、乌发、熏衣、香体等等有关沐浴的文化。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这些配方当中,使用了大量的香料。除了洁身、香体、防虫之外,还具有一个功能就是空气消毒的作用。

到了周朝时期,由“卜官”掌管。规定了一年中洗浴的特定月份----五也是沐浴的时间,大家都用香熏草药来沐浴。到了唐宋以后,把每年五也初五这一天定为“浴兰节”。慢慢的这个习俗便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就在这一天,人人都进行药浴,以达到祛除污秽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到了十六国的时候,后越的国君石虎的沐浴是十分讲究的。他们的手法是将各种香料药物,装进丝织袋中,然后再泡在池子里。到了寒冷的冬季,将几十条铜制的龙,每条龙大约都重几十斤,把它烧红后放在池子里,使水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种浴池,名叫“焦龙池”,又叫“清婷浴室”。

我国洗浴的发展与演变,非常迅速。到了现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也非常注重。洗浴场所相应的也增加了不少项目,供人们选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