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当时除了皇帝的身份,能调动的力量其实极为有限。
李世民当时之所以能够发起玄武门之变,是因为李世民当时已经有相对充足的信心。大唐武德九年,也就是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等众军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先后葬身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只留下了一个李渊,就是自己的父亲。
(资料图片)
面对自己二儿子杀了自己其他两个儿子的现实,李渊非但没有过于苛责李世民,反倒平淡接受了这个事实,很快就册封李世民为太子,并且直接把国政大权都交到了李世民的手里。不久之后,甚至是直接下岗退休,变成了太上皇,颐养天年了。
失去了两个儿子,为什么李渊没有出手反击呢?
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事变发生的时候,李渊正在宫内的湖上泛舟。在此之前,秦王府和太子府双方的争斗,已经让这位大唐开国君主不胜其烦。而且,就在玄武门事变的前一夜,李渊刚刚接到李世民的密奏,说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与他的后宫私通。这种事情,就算父亲和儿子的关系,也肯定不能忍啊?不过好在,李渊当时还没有偏听偏信,而是派人通知李建成和李元吉,让他们两个第二天早上,来宫里说明情况。
当时在湖上泛舟的李渊,其实正是在等待着兄弟三人的到来。
可是他万万没想到,李建成和李元吉这两个儿子,注定是不会活着出现在他面前了。因为就在这一天,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经由玄武门进入皇宫的时候,李世民直接发动突袭,干掉了他们。
李世民诛杀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之后,第一时间派尉迟敬德手持长矛来到了李渊所在的地方,名义上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谋反,产生了暴乱,要保护李渊,其实实际上就是为了控制李渊。
当时的长安城,已经尽在李世民的手中掌控。李渊就算是皇帝,其实也做不了什么了。
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明显就是策划好的,而不是像演义小说里说的那样,是因为被逼无奈仓促发动。谁干什么,谁去哪,谁打谁,谁负责什么,这都是有明确的部署的。所以尉迟敬德在什么时间,去哪里找李渊,想必这一切也尽在李世民的掌握之中。尉迟敬德去找李渊的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因为李渊还具有皇帝的名头。而且李世民当时刚刚杀了自己的亲兄弟,也不好直接出现在老爹面前,确实需要尉迟恭这种亲信,去先试探一下老爹的口风。
后来李渊被变相保护起来之后,便跟朝中大臣们商量。但是当时的朝中的大臣们,见到李世民已经政变成功,都说是李建成与李元吉谋反,是他们先发起的动乱,秦王也只是不得已才诛杀他们而已,秦王属于是护驾有功,陛下应该重用秦王,将国家大事托付于秦王啊!手底下最重要的几个大臣,都是这种想法,李渊自然也就对李世民无可奈何了。
其实当时无论是朝中哪一位大臣,都是这样的想法。因为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手握兵权,而且控制了长安,朝廷之中又有很多的支持者。所以即使是朝廷之中,还存在原本支持李建成的人,现在到了这样的情况之下,也只能转变成支持李世民,否则,身家性命难保啊。
当然,这些举动,其实目的都只是为了让李世民的上位,能够更加名正言顺而已。李渊还在皇位上,李世民需要继承李渊的皇位,而皇位的继承需要朝中大臣的支持,所以一切都是只是走个过场而已,这个时候真正的老大,早就已经变成了李世民了。李渊虽说只剩下了一个皇帝身份,但毕竟还是老子。如果李世民太过分的话,估计就算他成功上位,地方上的叛乱,也够他喝一壶的。
在过场走的差不多的时候,尉迟敬德更是强迫李渊下旨,令秦王节制所有军队。一个将军要求一个皇帝,这显然已经有了逼宫的意思。不过这个时候在尉迟敬德的眼里,李渊大概已经不是什么皇帝了,只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老头,根本不怕撕破脸。
而尉迟敬德让李渊下的这个旨意,明显也是李世民的主意。因为当时李世民手里只是掌握了大唐大部分的军队,并不是全部,所以这个旨意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大唐兵权,都掌握在李世民的手里,这样一来,即使日后重还李渊自由,李渊也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所以,玄武门事变后,其实根本不存在李渊坚持处理李世民的可能。李渊自己的性命都掌控在李世民的手里,哪里还有资本去跟李世民抗争?乖乖接受,他还是太上皇,仍然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如果反抗的话,说不定下场只能够像自己的两个儿子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