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我的‘社交高峰期’。”广东省选出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杨登辉笑着说。从事技工教育的教师、企业一线技术工人、朝夕相处的学生……近几个月,很多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的调研走访对象。“大家普遍关切的是什么,以及提出了哪些痛点难点,都将是我建议的方向和重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技能人才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一名“95后”,杨登辉曾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数控铣项目金牌,对于技能人才培养也有着长期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制造业当家为技工教育提供了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传递好一线声音,为培育更多紧贴广东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贡献力量。”杨登辉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聚焦技工教育四处走访
“不少老师都提出了一些好想法,这几天要继续完善建议。”近日,在与学校教师团队交流后,杨登辉的建议初稿上多了不少修改痕迹。
得知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时,他坦言:“相比于激动、光荣,更感觉到压力。”“新手”代表如何更好地履职?杨登辉第一时间拿起电话,请教以往结识的各行业人大代表。“代表要认真观察生活,深入了解群众需求,准确传递民声民意。”在与“前辈”沟通探讨后,他作了一番总结。
从最初不知道数控铣是什么,到6年刻苦训练后夺得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再到先后培育出数名技能比赛冠军……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他将“技工教育”作为履职的一个关键词。
近段时间以来,为了更好地了解技工教育发展的需求,杨登辉每天忙着跟全省各中职高职技工院校的老师们围桌讨论:培育技能人才还差什么?补缺补差的路子又是什么?
生源是教育从业者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杨登辉注意到,目前全国技工院校多为自主招生,未使用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这也导致了学校生源质量不稳定。因此,他计划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呼吁,加快将技工院校的招生纳入职业教育统一招生平台。
“培养冠军的成本很高。”杨登辉算了一笔账:包括实训设备、师资投入等费用在内,培养一个国赛冠军大约需要投入超过150万元,世赛冠军要再翻倍。“但是,目前技工教育单名学生的补贴力度要远小于职业教育。”他建议,政府应加大在技工教育方面的投入,培育出更多支撑高端技术的人才,练就制造业当家“铁肩膀”。
建言培育契合产业发展的人才
“3个去了国有企业,2个从事教育,还有1个进了大型民企。”在接受采访时,杨登辉细数起近来学生们传来的就业好消息,脸上满是自豪和骄傲。
技工院校是培养一流高技术人才的摇篮,技工教育也必须围绕产业转型发展需求来进行。在杨登辉看来,只有契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将培育重点与企业发展重点结合,才能够为学生谋求更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185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31万人。“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一线产业工人来实现和操作,一名科技人才的背后可能站着近百名技能人才。”杨登辉认为,广东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技工院校精心培育并持续输出高素质人才。
然而,经过日常观察以及调研,他发现,不少技工院校的产学结合水平还比较低,缺乏校企合作,培育出来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需求,导致出现“就业难”与“招工难”双重问题。
因此,杨登辉建议,要鼓励技工院校走进企业开展调研,针对企业实际需求为在校生开设课程,精准提升职业技能。同时,他认为,除开展企业技能大师进课堂外,也可以将更多技工院校的教师送进企业培训,帮助其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
记者手记
世界冠军履职不离教育初心
学生的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困惑、学生的技能瓶颈……在与杨登辉的交谈中,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学生”二字。作为一名“95后”年轻教师,他的日常生活与学生们分不开。每年有3个月的时间,杨登辉都在陪伴着他们四处参加技能大赛,在赛场外悉心指导、加油鼓劲。
这是对于学生的爱护,更是对于技能人才的珍视。受益于技工教育,杨登辉清晰了解这一事业发展的意义所在。从采访中,记者也能够真切感受到他对于代表身份的重视。他立足自身领域细心观察,四处走访,认真倾听一线呼声,总结所见所思,希望能用建议为技能人才谋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心怀赤诚,这位世界冠军以教育初心踏上代表新“履程”。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