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昨天是首个全国生态日,最新公布的上海生态环境“半年报”给出阶段性成果:今年上半年,上海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为87.8%,同比上升0.5%;全市273个地表水考核断面优Ⅲ类占比92.3%,已消除Ⅴ类和劣Ⅴ类断面。

显著的环境治理效果仍在持续,起决定作用的是持之以恒的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上海出台《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23—2025年)》及2个专项行动方案,持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国三柴油货车全市限行。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上海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示范点建设,加快推进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开展金山区海洋生态环境治理。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上海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和“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加快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等一批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此外,稳步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长江警示片整改任务,对长宁区、青浦区开展市级例行督察。

在全力治理污染的同时,上海坚守生态环境底线,一是聚焦崇明东滩等重要敏感区域开展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落实九段沙互花米草治理试点;二是持续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去年建成81条、231.88公里绿道,使上海绿道总长度达到1537.78公里,随着1055公顷新建绿地和5.1万亩新增森林在去年落地,截至2022年底,上海森林面积达189.8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51%;三是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强化饮用水水源地、危险废物、核与辐射等重点领域的环境风险防控,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

生产生活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能源领域,上海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推进海上风电示范等重大项目;在产业领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在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结构,扎实推动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发展;在建筑领域,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建设和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上海还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共保联治。截至目前,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三统一”制度已在杭州湾、环太湖等重点地区推广,大气、水等生态环境信息和高污染车辆信息已在区域内实现共享。此外,长三角地区已制定《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生态环境专项规划(2021—2035年)》,还在推进一体化示范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协同立法和太浦河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