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苏省如东县司法局加强部门联动,完善调解制度,规范调解程序,把住“三关”推进“公调对接”,不断筑牢基层社会稳定防线。  

一是融合共推,把好基础建设关。按照“警网一体、融治并进”工作思路,全县共建立基层“公调对接站”22家。各站点建立由矛盾纠纷受理室、治安调解室、交通事故调解室和特殊调解室组成的综合调解区,上墙公示纠纷受理流程图、调解员简介、受理范围等板块信息。组建“2+2+N”的调解队伍。各镇(区)党委政府长期派驻2名专职调解员。所队安排具有调解经验的同志2人担任兼职调解员,政府指派专业性矛盾纠纷协助人员数名,形成矛盾纠纷联调合力。通过培训、案卷集中评查展示等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调解员业务能力素质培训,提高调解员化解纠纷的能力和效率。  

二是力量下沉,把好排查预警关。“公调对接站”积极与村(社区)、企业负责人对接,常态化摸底调研矛盾纠纷点,及时汇总掌握动态信息,做到对当事人、矛盾点、纠纷来由、各方诉求等心中有数。利用警民联系群、村组微信群,加强与各行业及村民的沟通联系,有效整合信息资源,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掌握,对苗头性、隐患性事件做到了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充分利用警民恳谈、普法宣传、平安课堂等形式,面对面与群众交流沟通,特别是针对农村征地补偿、村两委换届、社区物业管理等易触发矛盾纠纷的敏感问题,对所涉及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宣讲,为群众答疑解惑。  

三是分类施策,把好调处化解关。加强分析研判,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矛盾纠纷及时纳入工作范畴,驻站人民调解员到场开展纠纷调处工作,有效防止普通矛盾纠纷升级为治安案件或更为严重的违法犯罪。定制专用“110警调联动”标识,强化调解员在调解现场的身份认证,进一步规范工作,提升群众信任度。对非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类矛盾纠纷,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后按照分流机制对纠纷进行分级分类,依托部门职能,形成联排、联防、联调的工作格局。推动司法所、派出所和基层人民法庭建立对接机制,对调解成功达成协议的,引导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确保调解协议的有效执行。如诗萱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