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⑤(副题)

天津建立“智慧健康云影像惠民服务平台”,患者可实时调阅、分享、下载自己的检查数据;江苏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处方流转平台,推动患者就诊、定点医院开方上传、定点零售药店购药结算等环节互联互通;浙江建成统一智慧医保信息平台,实现医保在线支付……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不仅提升了医疗健康服务的可及性,也让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更舒适。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医疗健康服务带来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医疗的核心业务。目前,互联网医疗服务几乎已覆盖从问诊治疗到康复保健等所有环节。另一类是诊疗以外的业务,如信息咨询、挂号、支付等服务。在这一领域,互联网医疗优势明显,事项在网上办,不必奔波到医院,不用长时间排队等候,更加便捷高效。

互联网医疗虽然发展时间不长,但已展现出一些传统医疗不具备的特质。它能在医生和患者之间搭建一条“快速路”,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也可以让医生和患者保持“长联系”,使医疗健康服务更系统连续。得益于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如今,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样的基层医疗机构、在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患者都可以“呼叫”权威专家进行远程会诊;一些慢病患者,可以通过网约护士,享受多样化的出院后延续护理服务。互联网医疗改变了医疗服务的面貌,也为提升医疗健康服务水平创造了新的可能。

医疗健康领域有其特殊性,服务效率和便捷程度固然是重要考量,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陆续出台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对互联网诊疗的定位十分清晰,要与实体医疗机构提供的诊疗服务做到最大限度的“同质”。这进一步规范了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航道,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当前发展水平看,较安全适宜的互联网诊疗服务,是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尽管诊疗业务范围受限,但作用不可小觑。据统计,我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以上。如果能有效预防,可以大大减轻个人和社会的就医负担。互联网医疗还可以依托实体医疗机构,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当前,一些地方探索建设的“数字健共体”,进一步放大了互联网医疗在均衡医疗资源方面的作用。比如,由全市260多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同组建的“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家医签约等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吸引大量患者回流基层医疗机构,还提升了就医体验和健康管理效果。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互联网医疗,让看病就医流程更简便,让更多患者有机会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已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未来,随着数据共享、医保网络支付等服务的不断完善,监管水平的持续提升,插上“互联网之翼”的医疗健康产业将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医疗服务全过程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享受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