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有!

最严重的时候,她偷偷在凌晨4,5点起床,在早餐前跑了半场马拉松。


(资料图)

争强好胜的心理促使她想尽快提高自己的跑步水平,能在俱乐部中脱颖而出,结果一跑不可收拾,彻底陷进去了。

Lisa在上学前偷偷摸摸地跑步,放学后提前下车步行回家,每天要走70000步,还有两小时的腹部锻炼,算下来每周差不多要跑40英里。

而这样高度的努力和自律,没有带来健康,适得其反的让她面黄肌瘦,疲惫不堪。

此类“魔鬼训练”的强度高出职业运动员的两倍;饮食上更是苛刻,几乎没有摄入营养。

Lisa给自己列了个“安全食品清单”,其中大多是蔬菜,水果,还标注了相应的热量值。

而面包,土豆,果汁等这类“令人恐惧”的食物,都被通通排除在外,画上大大的叉。

“喝果汁就是摄入液态的卡路里,我一般都会倒进厕所,或从窗户泼出去。“LIsa坦白说。

这一系列疯狂的节食+运动,让她的体重骤降,1.6米左右的身高,体重仅有37公斤。

一直被运动折磨的Lisa,却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即使心率一再下降到每分钟28次,随时都有心脏骤停的危险,几乎是在死亡的边缘。

很快,她被转诊至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CAHMS),在那里被诊断出患有骨质疏松症,还有饮食失调,营养不良,和潜在的心脏疾病。

必须在此处接受康复训练,锻炼运动被严令禁止。

在矫正康复初期,Lisa完全无法接受,威胁家人如果阻止她运动,她就会自杀。

“不能跑步的话,我甚至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这简直难以忍受!我不能整天躺着,我必须要锻炼身体。“

在康复中心三个星期的时间里,逐渐恢复体重。然而,在出院之后,她还是躲着家人偷偷运动。

这样的“运动强迫症”让她的身体再次受到严重损害:体重不足35公斤,心率过缓,3年内没有来过例假,骨密度持续为负值,只能重新回到康复中心。

一开始她被严格要求全天卧床,用鼻饲管进食,情况稍微缓解后还参与了“饮食治疗课程”。

重拾健康的Lisa感慨地说: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跑步并没有给我带来快乐,相反,它成了我的心理负担。

现在回想起来,有无数次我的身体都在哀嚎。

在人人都嚷嚷着要减肥的年代,其实还有很多像Lisa这样的患者。比如莉莉-柯林斯的电影《骨瘦如柴》,就聚焦了这样的群体。

故事也是发生在一所康复中心,看着一群被体重支配的女孩们,厌食催吐吃泻药,害怕脂肪,害怕进食,强迫自己疯狂运动,着实让人心疼。

很多时候,身体问题也是一种心理问题。

电影结局是充满希望的,与食物和解,也与自己和解。

推荐内容